很多朋友对于中国贫富差距和如何看待中国大陆贫富差距现象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目前,贫富差距过大是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主要方面。如果发展下去,那将会超过我国居民对于贫富差距的承受力,将会引发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对此应有充分的认识。
2、平均主义在我国有较长时期的历史传统,至今在许多体制内的单位中依然存在。我国国有企事业单位内部的平均主义问题,至今也没有根本改观。比如,虽然经过多次改革,但在国有单位内奖金的发放实行的还是利益均沾、人人有份的原则。奖金上的差别常常会引来非议和引起单位内的矛盾。我国企业内部的大体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是造成普遍的不负责任,以致进一步造成国企衰落的重要制度原因。
3、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是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的必然,这种情况应当引起我们的警觉和重视,但也大可不必惊慌。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贫富差距的扩大是市场转型的一种副产品。市场实行的是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竞争导致了胜者与败者之间的分化,收入上的分化、贫富差距的扩大就是此种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库兹涅茨的倒“U”型曲线理论认为,在市场转型过程中,贫富差距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市场转型的初期,贫富差距会急剧上升,而当市场转型完成后,随着市场体制的健全,贫富差距又会有较大的下降。当然,这种下降不是自然发生的,它是与市场相配套的体制完善的结果。如果用倒“U”型曲线理论来分析我国的状况,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仍处于贫富差距的上升阶段,随着我国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贫富差距会出现下降的趋势。
4、改革开放以来,在“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先富起来以带动全社会共同富裕”的政策引导下,我国在社会分配领域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总体来说,是由高度集中的行政计划分配方式向市场调节分配方式转化。在这个转化过程中,由于政策、制度、管理等诸环节尚不完善和不配套,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第一,在国有资产经营权、使用权的改革实践中,对原有资源的重新调整与再分配是以非规范的方式进行的,缺乏公正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
6、第二,经济管理体制上的漏洞导致国家利益的大量流失,为少数人轻易获取过高收入提供了客观条件和机会,那些善于钻政策、体制空子的人挣钱特别容易、发财特别快。
7、第三,非工资收入的差别悬殊。在职工收入中,与工资平均化倾向同时并存的是非工资性收入的增长,这种非工资性收入占职工实际收入的比重相当大,且基本处于失控状态。非工资收入名目繁多、形式多样,因单位的性质和效益不同而差别很大。
8、第四,少数人违法乱纪,贪污腐化,偷税漏税,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谋取或占有非法收入。
9、以上是造成社会分配不公的最主要原因,人们的不满情绪主要就是针对上述这些问题的。
10、目前,社会分配不公问题,一方面是一种客观事实,另一方面,也是一种群体性的主观感受,它也建立在特殊的社会心理基础之上。这就是:传统的平均分配心理和对改革致富的过高期待,对于改革可能遇到的困难、可能带来的利益调整和利益损失缺乏思想准备。
11、总之,人们对社会分配不公的强烈反应,既说明分配不公的现实性,同时也反映了某些传统观念的作用。
12、对此,我们要进行具体的分析。正确认识社会公平分配,采取措施缓解分配不公,分配公平应该是微观与宏观两方面的结合。在微观层次上,公平分配就是按投入要素的数量及其产出效率进行分配。在投入量和收入量之间,实现两者的相适应,即多投入多收入,少投入少收入,不投入不收入,按投入的差距确定收入的差距,这就是分配公平。在宏观层次上或者说在全社会范围内,所谓公平分配就是通过立法、社会政策等手段,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的绝对差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使之不超过公众对于收入分配差距的承受力。
13、如果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有如天壤之别,比如基尼系数超过了0.6,如果劳动者的投入与其收入相比较,高低差距过分悬殊,总之,如果这些都难以为公众所接受,这就是分配不公。
14、如何体现社会公平分配呢?目前,有三种认识:第一,重视结果的公平,认为不管通过什么过程,最终在收入分配结果上应该大体相等。第二,强调机会均等、公平竞争,认为只要是从同一条起跑线上出发,按照同一规则竞争,不管结果有多大差异,都应视为公平。第三,要求社会公正,将分配纳入统一、科学、规范的法规体系之中。上述原则实际上是有可能兼顾的。社会的公平分配是一个过程,社会的公平分配从来都不可能一步到位,而要通过几次分配的环节,因此在分配的不同环节、不同阶段可以实行不同的原则。
15、在我国今天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至少就有两个重要分配环节。暂且称之为第一次分配和第二次分配。由市场配置资源,完成的第一次分配,也就是说,让那些市场竞争力很强的(也可能只是幸运的)单位或个人,在市场竞争中获取大量资源。这显然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率。在这第一次分配中,实行的是竞争的原则,或者说是机会均等的公平原则。然而,第一次分配的结果往往是出现了巨大的贫富差距。
16、比如,一些掌握新兴技术的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在第一次分配中往往获取了大量的财富,而另一些运气不佳的公司却可能遭受破产的打击。因此,在第一次分配以后,我们还必须进行第二次分配,也就是说通过税收、捐款、救济、扶贫等等方式,将一部分财产通过适当的渠道,流入到那些急需得到帮助的人群中去。比如,我国实行的对于银行存款利息征收个人所得税,就属于这种第二次分配,国家规定将这笔税收用于救济失业人员,这就是让一部分金钱流入到急需者手中。在第二次分配中,实行的显然是结果公平的原则和社会公正的原则。
17、社会分配不公在我国一直是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近年来人们对此类问题的反应比较强烈。我们必须采取哪些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缓解社会分配不公呢?
18、第一,加快工资改革步伐。结合价格、住房、医疗、养老以及其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提高职工工资水平,并把非工资性收入转为工资性收入,实物性收入转为货币收入,实现收入的货币化,并提高工资透明度。
19、第二,加强对全社会收入分配的调节。建立个人收入申报制度,通过税收、立法有效地调节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同时也保护和保障低收入者的收入。将社会分配的高低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20、第三,在单位内部,既要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同时也要适当兼顾职工对收入差距的承受力,注意协调管理者与工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21、第四,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有关分配的监督机制。让职工参与、监督分配,使分配能做到公平、公正。要运用现代金融手段对各行各业的收入分配进行有效监督。
关于中国贫富差距和如何看待中国大陆贫富差距现象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